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有哪些(英语翻译技巧有哪些?)
时间:
2024-04-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英汉词典
文档下载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也就是说,能直译尽量直译。换句话说,同一个常用词在不同的专业中代表不同的概念,甚至在同一专业中也有不同的意思。另外,非谓语动词的广泛运用也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英语翻译技巧有哪些?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又完整地再现的语言活动。在当今信息社会里,翻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目的是要把别人的意思用译语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而不是用译者自己的意思来代替别人的意思。翻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从事翻译的人只能充当”代言人”的角色,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随意篡改别人的意思。因此,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翻译出来的意思是否同原意保持一致不走样,这也是评判翻译好坏优劣的根本标准。
关于翻译的标准,就非文学作品而言,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信”与”达”。所谓”信”,就是忠实,要求译文必须符合原意,不得有任何篡改;所谓”达”,就是畅达,指的是译文必须通顺流畅,符合语言规范,而不能在语言上给人以”翻译腔”的感觉。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互为依存,不可分割。好的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同时读起来又流畅。与原意大相径庭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成功的翻译。反之,译文生硬晦涩,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翻译分为理解、重新表达和核对三个阶段。理解阶段,作为翻译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领会内容,并力求抓住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理解不仅局限于原文的语言,更要包括语言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其他背景知识。在理解正确的基础上,译者需要用清晰明了的语言把作者的意思转达出来,尤其要注意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异。第三个阶段是核实译文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流畅、是否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能否被读者接受。在翻译的过程中,理解是基础,表达是关键,核实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
为了使译文做到既忠实又通顺,译者需要琢磨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译,也就是说用什么方法才能明白无误地译出原文的意思。初学翻译的人,限于认识和语言能力,一般倾向于逐字逐句的翻译,采取词对词、句对句的”对等”译法。他们误以为这样的翻译才算”忠实”。但是,英语和汉语不能等量齐观,两者不仅在句子结构上有差异,而且在词汇上也很少对等。所以逐字逐句翻译既达不到表意功能,又不能忠实于原文,只能是”硬译”、”死译。同时,翻译时还要注意另外一种错误倾向,那就是乱译或胡译。有的人在翻译时随心所欲、任意发挥,在没有真正理解原文的情况下,往往望文生义,胡猜乱想,误译、漏译、添枝加叶的文字随处可见。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违背了翻译的准则,是不足取的。
为了把原文的意思完整且正确地表达出来,基本上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同时译出的文字又明白易懂,符合语言规范,这种翻译方法称作”直译”。然而,英语和汉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有时直译往往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要考虑怎样摆脱原文的句子结构,用不同的汉语形式来表达原文的意思。因此,译者必须先吃透原文,在正确理解原意的坚持上,重新遣词造句,把原文的意思用通顺的汉语表达出来,这种翻译方法称作”意译”。意译时,译者须把握分寸,务必把原文的意思完整而又正确地译出来,不得随意增删内容或篡改原意,否则就会犯胡译乱译的毛病。
当然,在翻译过程中,完全用直译或完全用意译的情况不多见。通常,能直译的地方就直译,不能直译的地方就采取意译。也就是说,能直译尽量直译。直译的好处在于既能表达原文的意思,又能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职称考试中的翻译属于科技翻译。翻译科技文章,首先必须对科技英语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总的来说,科技英语有以下特点。从词汇上看,科技英语最大的特点是大量使用科技词汇。具体地说,一是常用词汇的专业化。很多词在公共英语中是一个意思,在专业英语中又有了特殊的含义。二是同一词语词义的多专业化。换句话说,同一个常用词在不同的专业中代表不同的概念,甚至在同一专业中也有不同的意思。此外,科技英语还利用传统构词法的各种手段来丰富自己的词汇。从词法上看,突出的特点一是词语的名词化,一是行为动词动态化。从时态上看,科技英语多采用一般现在时,使表述具有”无时间性”。从语态上看,科技英语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被动语态的使用,其使用频率之高是任何其它文体都无法比拟的。另外,非谓语动词的广泛运用也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总之,科技英语在叙事上讲究逻辑的连贯,在表达上力求清晰流畅,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