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特点是要求采取绝对严密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防范对国家非常重要利益可能造成的破坏、泄密等危害。这五个级别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对国家利益的影响程度来确定的,级别越高,对安全保护的要求也越高。这些级别的划分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组织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Information Security Level Protection,简称ISLP)是指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和重要性,对信息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安全等级划分,以便决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在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5个级别划分标准如下:
1. 一级(基本级):适用于对国家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保护需求,主要是非重要和普通信息系统。其特点是重点防范对国家财产、人员、环境及其他公共安全利益等方面可能造成的损害。
2. 二级(一般级):适用于对国家信息系统的一般安全保护需求,主要是具有一定重要性的信息系统。其特点是要求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防范对国家利益可能造成的破坏、泄密等危害。
3. 三级(重要级):适用于对国家信息系统的较高安全保护需求,主要是重要信息系统。其特点是要求采取较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防范对国家重要利益可能造成的破坏、泄密等危害。
4. 四级(核心级):适用于对国家信息系统的核心安全保护需求,主要是核心信息系统。其特点是要求采取最严格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防范对国家核心利益可能造成的破坏、泄密等危害。
5. 五级(非常重要级):适用于对国家信息系统的非常重要安全保护需求,主要是非常重要信息系统。其特点是要求采取绝对严密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防范对国家非常重要利益可能造成的破坏、泄密等危害。
这五个级别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对国家利益的影响程度来确定的,级别越高,对安全保护的要求也越高。这些级别的划分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组织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