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的别名是血母草。
益母草别名益母艾、陀落艾、坤草、鸡母草、益母蒿、贞蔚、茺蔚、野麻、九塔花、山麻、红花艾。在亚洲、非洲、美洲均有自然分布。我国各省区均有出产。
益母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高60~100厘米。茎方形,有倒生白毛。根出叶近圆形,叶缘5~9浅裂,有长柄;中部叶掌状3深裂,侧裂片有1~2小裂;花序上的叶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有少数牙齿,最小裂片宽3mm以上。轮伞花序腋生,有花8~15,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针形,短于萼筒,有细毛;花萼钟形,外有毛,5齿裂,前2齿靠合;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2唇形,冠筒内有毛环,上唇外面有毛,全缘,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雄蕊4。花期7~8月,果实为小坚果,褐色或灰褐色,略呈三角形。果期8~9月。春季采摘嫩茎叶,食用;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时割取地上部分,花可鲜食,其余部分晒干,或切段晒干,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