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中的成语故事和历史典故

时间:2023-10-1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汉语词典 文档下载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及时补救和修正错误,不要等到问题扩大才去处理,所以人们用“亡羊补牢”来比喻事后补救错误。所以人们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自欺欺人、自作聪明的行为。比喻因过度恐惧而出现的错觉。实际上那只是杯子和墙壁的影子,没有任何威胁。从此以后,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胆怯或多疑而产生的错觉。

汉语词典中的成语故事和历史典故汇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历史事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和它们的故事和历史典故:

1. 画龙点睛:出自《后汉书·王粲传》。王粲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有一次在画龙的作品上,只画了狂龙的身子,没有画眼睛。后来,临时请一位宫廷画师帮忙,这位画师一笔点瞎了龙的眼睛。当时王粲感到非常失望,但他想到这样可以为起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于是他对别人说:“此画画龙之技,最难在‘点睛’,它就在这‘点瞎’上了。”从此,人们就用“画龙点睛”表示最后一笔或一个细节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 亡羊补牢:出自《庄子·外物》。故事中讲述了一个人的羊丢了,他没有立即去找羊,而是等到牢笼也被偷走之后,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他才去追捕,并最终找回了羊。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及时补救和修正错误,不要等到问题扩大才去处理,所以人们用“亡羊补牢”来比喻事后补救错误。

3. 马到成功:出自《韩非子·显学》。故事中韩非子说,如果一个车夫要把马安放在一个马圈中,那么当他拉起缰绳的那一刹那,马就已经到达了马圈,即“马到成功”。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事情顺利、顺利地达到目标。

4. 掩耳盗铃: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比喻自欺欺人,自作聪明。故事中,有个人想偷别人家中的铃铛,他担心铃铛的声音会被发现,于是他把铃铛放在耳朵旁边,然后盗取时用手捂住耳朵。他以为耳朵被捂住就听不见声音了,实际上别人虽然听不到,但是盗贼自己是听得见的。所以人们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自欺欺人、自作聪明的行为。

5. 杯弓蛇影:出自《战国策·秦策四》。比喻因过度恐惧而出现的错觉。故事中,秦国的一个官员晚上喝酒,看到一个杯子影子里的弓形影象,他以为有人要暗杀他,于是慌张地逃跑。实际上那只是杯子和墙壁的影子,没有任何威胁。从此以后,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胆怯或多疑而产生的错觉。

这些故事和历史典故是成语故事和历史典故的一小部分,它们不仅有助于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